
初看《知否》时线上配资炒股网站,总觉得平宁郡主是门缝里看人,仗着国公府的身份瞧不起五品小官家里的庶女明兰,妥妥的势利眼。可重温之后才发现,她的选择根本不是 “嫌贫爱富”,而是站在母亲的角度,为儿子齐衡做的最深远的打算 —— 换做任何一个身处她位置的人,大概率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平宁郡主看不上明兰,核心原因有三点,每一点都戳中了古代世家联姻的要害:
1. 门第悬殊:盛家给不了齐衡仕途助力
在那个 “门当户对” 是联姻铁律的时代,平宁郡主的考量再现实不过:她是国公府的主母,丈夫是齐国公,而盛家当时只是扬州的五品通判,论家世、论权势,和国公府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平宁郡主想要的,从来不是一个 “温顺懂事” 的儿媳妇,而是一个能给齐衡仕途添砖加瓦的 “助力型” 妻子。齐衡是国公府唯一的继承人,她一心想让儿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,甚至重振家族荣光,而盛家当时在京城毫无话语权,根本帮不上忙。后来她为齐衡选中的申氏,父亲是朝堂上能说上话的官员,家世显赫,正是能给齐衡提供实际支持的理想亲家 —— 这和盛紘当初娶王若弗,图的就是王家的势力,本质上是一个道理。
展开剩余70%2. 嫡庶有别:世俗偏见难跨越,盛家名声有隐患
古代的 “嫡庶之别”,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根深蒂固。妾室地位低下,“妾通买卖” 是常态,而庶出子女往往被认为 “根基不正”,没资格当当家主母。明兰虽然被盛老太太悉心教养,言行举止都有大家闺秀的风范,但她庶女的身份是天生的硬伤,生母卫小娘更是出身卑微,没什么背景。
更关键的是,盛紘 “宠妾灭妻” 的名声在东京城人尽皆知。平宁郡主没有观众的 “上帝视角”,她看不到明兰的隐忍和聪慧,只看到盛家后院的混乱 —— 墨兰靠着父亲的宠爱,过得比嫡女还金贵,满脑子都是吟诗作赋、攀附权贵,这让平宁郡主难免联想:庶女是不是都这样?明兰会不会也带着这样的心思嫁进国公府?
对齐衡这样 “样貌家世都配得上公主” 的贵公子,平宁郡主自然容不得半点风险,她要的是一个身份纯正、根正苗红的嫡女,才能撑起国公府主母的门面。
3. 家族衰弱:国公府急需 “靠谱” 的继承人配偶
很少有人注意到,看似风光的齐国公府,其实早已外强中干:人丁凋零,没有能撑起门楣的得力干将,全靠平宁郡主一人苦苦支撑。齐衡是她唯一的希望,她必须为儿子选一个 “能扛事” 的妻子,既能打理好内宅,又能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,不让家族雪上加霜。
这一点,在顾家四房五房儿子因谋反罪被流放后,申氏的表现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当时五房婶婶带着厚礼来求齐衡帮忙,申氏接待时落落大方,既不失礼数,又明确表态:“我是内宅妇人,外面的事一概不知,官人也从不跟我讲朝中纷争。” 一句话委婉拒绝了对方的请求,既没让人觉得凉薄,又守住了底线,没让齐衡陷入 “私通罪臣家属” 的风险。
试想,如果齐衡娶的不是申氏,而是林噙霜那样见利忘义的人,大概率会被金银珠宝诱惑,吹枕头风让齐衡插手,最后连累整个国公府;如果娶的是王若弗那样心软没主见的人,被人说几句好话就动摇,也容易惹祸上身。而这些风险,正是平宁郡主从一开始就想规避的。
说到底,平宁郡主的 “挑剔”,本质上是 “父母之爱子线上配资炒股网站,则为之计深远”。她不是看不起明兰,而是明兰的身份、家世,以及盛家的环境,都不符合国公府的现实需求。在家族衰弱、儿子是唯一希望的情况下,她必须精打细算,为齐衡选一个能 “托底” 的妻子,这无关势利,只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守护。
发布于:山西省金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